陆河商会 首页 会员中心 陆商风采 查看内容

叶新亮•情系桑梓 德才双馨

2014-1-21 15:17| 发布者: MIKEE| 查看: 5856| 评论: 0

一个人的一生感谢的人真是很多。只是我们想到了没有,体会到别人对你的好处了没有?没有他们,我们会过的费力得多。艰辛得多;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后来的顺利一些。有了后来健康的人格,善美的心怀。他们给我们的往往不属于伟大的赐予,甚至可能是看不见的微乎其微,可是,只要我们懂得珍惜地留在心里,从温馨的记忆去感恩地抚摸,那么就能够读出最伟大的意义。该珍惜的东西是不分大小的。
———题记  
 

 

那至情至性的境界

 
         同日,他遇到了三件事。
上午,以为老乡来找他,脸容戚戚地告诉他,老婆患了癌症,正在广州住院,
可是没钱了……
他没有迟疑,掏出3000元,交给来人,说:“治病要紧,先拿去用吧。”
来热接过钱,千恩万谢而去。
临近中午,又有一人匆匆跑来,对他说,某某在马路上不慎被摩托车撞了,送进医院因押金不够,医生不给治疗。
他二话不说,又掏出1000元,让人赶紧给伤者送去。
下午,来了一位战友,叙旧之闻,战友支支吾吾地道出一件难事:母亲有心脏病,急需钱买药,能否借一点?
他摸摸口袋,早就空了。他让战友等等,转身出去了。
战友的心情七上八下。他这是干什么?不高兴?烦我了?
没多久,他回来了,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钱,递给战友,说:“别发愁,这里凑了5000块钱,拿去给你妈买药吧。”
原来,他刚才是去向别人借钱了。
他接过钱,心底涌起一股热浪,眼里泛出一丝泪光。
有人对他这种来者不拒,有求必应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劝他:“现在这世界什么人都有,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事,你有没了解清楚啊?可别让人骗了。”
他笑笑,说:“救人要紧,如果别人真的急需要钱救命,我不给,良心上过不去。若是给人骗了,我也只有认了。”
这些钱,有的是给出之时说好是借的,但大多时候,都是有去无回,他从不追讨,毫不介怀。
与许多家财千万的大老板相比,作为国营企业的老总、高级政工师,他并非腰缠万贯,但是,他的慷慨,却远远胜于不少富翁。
而且,他所做的,也远远不至于这种“江湖救急”。
哪位老乡闯深圳创业,初来乍到之时,人生路不熟,往往会由其他老乡介绍而找到他,他便热心地担当起为别人找工作、找安身的地方的责任。
陆河人在宝安、龙岗小子弟们入学难,他千方百计与学校沟通,至少解决了几百名外来户口孩子的学位问题。这种城市里的“希望工程”,至今他仍乐此不疲。
还有,有老乡遭遇车祸或其他困难,束手无策之时,往往会想起他。而他,也召之即来,来之则充当“家长”,慰问、给建议、跑腿,积极帮助他人解决实际困难。
还有,他还是个成功的“红娘”,经常为年轻人牵线搭桥,在他摇动的“大葵扇”的柔风之下,不知醉倒了多少对,结成了百年之好。以为陆河老乡这样形容道:他为不少人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从介绍对象到结婚生子,从小孩上学到出来工作,真是细致入微,事事关心,洋洋关情。
当然,老乡们也不是只有遇到难事才找他,许多在深圳成长起来的小老乡的婚事喜事,也请他做嘉宾、主持;特别是到了过年,一群群老乡上门拜年,来的客人几乎连客厅都坐不下了……
看似庸常的小事,却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别人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所以,别人得不到的声誉,他得到了。他克勤克俭,急公好义,成为深圳陆河人心目中的大好人;他学识渊博,性格豪爽,善于交际,待人热情,朋友极多;他深孚众望,虽非大富,在陆河人当中却具有一呼百应的影响。凡遇家乡捐款建路修桥助学诸事,他常会带头,并带动在外工作的人。他希望每一个走出家乡的人都不要忘记家乡,团结起来,启迪人心,将爱心扩散到全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共同迈向美好的生活。
星星会眨眼,是感动于太阳的光芒;云儿会漂移,是感动于风儿的吹拂;落叶会归根,是感动于大地的温暖;我们都会感动,是因为我们有爱。
走近他,人们不由得会被他所达到的那一种至情至性的境界所打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
他,叫叶新亮。一个常常让我们心底泛起感动的人。
让我们一起翻开叶新亮先生的人生大书,细细品味,多少感动,多少震撼,多少启迪,自在其中。


寒门之子
不少出生在上世纪5、60年代的陆河人,都经历过极度的贫穷。一个人、一个家庭可以穷到什么程度?童年时代的叶新亮有过一种极端的体验——8岁,上小学2年级,还光着屁股出入学堂;10岁,还须到邻居家借宿,与70多岁的老叔婆同挤一床,碰上老叔婆加来亲戚了,他便连那半块床板的位置也没有……
写出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经在一首《日中饭》里描述出一个貌似有趣实则令人心酸的场面:“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
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鹰。”说的是蒲家没有干粮吃,就煮一锅粥给孩子们填充饥肠。几个孩子对着一锅粥是群起而攻之:大儿子拿着饭勺到锅底捞惆的,喝的“呼噜呼噜”,流得满身都是;二儿子还没二儿子还没有跟哥哥争抢的能力,就拿了碗叫着和哥哥抢勺子;小儿子刚会走路,为了抢粥把盆碗都踢倒了;旁边,女儿岁饿但又不敢参加争食,只好可怜兮兮地看着父亲。
这样的情景,对于童年的叶新亮来说,已是值得羡慕的了。起码,还有一锅能捞得起米粒的粥可以争抢。
1958年出生在陆河县河口镇横龙村的叶新亮,从降生那天起,就注定了贫寒的命运——横龙村本事穷困之地,父亲还在襁褓中就失去爹娘,由太祖母抚养。刚成年,太祖母去世,剩下光棍一条。幸而还有姑娘不嫌弃他一无所有,嫁给了他。婚后,一连生下7个子女,从此,饥寒交迫就如同影子一样紧贴着这个家庭,怎么都甩不掉。有时,实在揭不开锅,却连1斤米的都借不来,因为,村民都穷,而且不相信他们具有偿还能力。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的叶新亮面对贫穷的适应能力与大多数处于同样环境的人一样,似乎与生俱来。尽管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他不怨天,不怨命,不怨父母,像个小天使一样纯洁无暇,既是两腿光溜溜不挂一丝布上学,也不觉得羞涩。他最记得的是那个给他一个夜睡之所的老叔婆,特别是老叔婆半夜睡来,会窸窸窣窣地摸出一块炒米饼或年糕什么的给他,慈祥地叫他吃,他便睡衣全消,狼吞虎咽三下二下消灭那块在那一刻显得珍贵和无比美味的点心。时至今日,老叔婆早已去世,但她的善良,她那像大地一样朴实的胸怀,还滋润着他的心灵。每年清明,他都会托在家乡的兄弟买些香烛冥纸前去拜祭,以慰老叔婆在天之灵。
叶新亮的童年属于田野,属于山林,属于牛粪,属于狗屎。很小年纪开始,小新亮就要上山砍柴,下田耕种,课余的主要时间,不是花在劳作上,就是花在拾捡牛粪狗屎上。上世纪70年代末之前,化肥是庄稼的“高级消费品”,尿素是很贵重的东西,此外还有磷粉和氨水。穷困的生产队对尿素只能望而不得,偶尔消费的是“牌价”的磷粉和氨水。为了让庄稼有更多的产出,自然要施肥。因此,乡村生产队与学校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积肥”。
若问生活在21实际的孩子,即使是乡村土生土长的孩子,也不一定懂得“积肥”的意思,,有人还天真地以为“积肥”就是“增肥”,是“减肥”的反义词。上世纪的乡民却不懂“减肥”是什么意思,那是偶见一个肥人,便是大福之人,因为穷人那有吃的肥的夫妻,哥哥瘦骨嶙峋,何来“肥”可减?
凌晨,东方刚刚挂起一道蛋蛋的乳白色轻纱,一声洪亮的狗吠声打破了最初的静寂,横龙村庄深处,缓缓走出一个因营养不良而菜青着脸的少年,他挑着一担畚箕,手里拿着一个竹夹子;他的头发,常常因为找不到1毛钱理发而又长又乱;他的眼睛,因为缺乏舒适的睡眠和起得过早而黯淡乏神。一大早,妞们还被栓在牛棚里或避风的大树下,牛粪是十分难得的。只有狗们最为散漫,夜里东游西荡,随地大小便。再看见牛粪或狗粪的时候,他的双眸会像突然通电的手电筒一样,刷一下亮了,飞奔过去,把那宝贝大粪装进畚箕。拾粪者自然不止他一个,有时,一泡牛粪浓烈的干草般气息又或者狗矢的恶臭会引来几个与他一般大小的孩子,大家便比谁的脚快手快。他的心一急,来不及用夹子,干脆赤手去捧。见他如此拼命,大家都避让三分,站在一边取笑他。那狗矢实在臭不可闻,他也感到恶心,不敢看自己的双手,侧过脸,一边把粪往畚箕装,一边猛吐口水。虽则如此,他的心却有点高兴,因为,这堆狗粪属于他了!
这个与人抢狗矢和牛粪的孩子,就是少年叶新亮。年少懂事的他想,自己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挣工分,也要创造劳动价值;读书没时间干农活,也要挤出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拾粪积肥,为大人多挣点工分,为家里多挣点粮食,还为生产队作了贡献。在他的眼里,无异是最美好的事情了。
从小学3年级开始,小新亮就开始自己赚钱供自己读书。逢年过节,访亲问戚拿回一些杨桃啊、梨啊,舍不得吃,用盐腌起来,然后装在小桶里,拎着走家串户去卖。邻村人见他年级小小就做小贩,故意逗他说:“你这是搞投机倒把,要没收。”小新亮也不畏惧,弯腰捡起石头就砸过去,还追得对方抱头鼠窜,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劳动果实。
那时候,叶新亮最盼望的是队里放电影。禾坪上挤满了等待看电影的村民,他便打个手电筒,拎着酸梅子,在人圈边缘摆卖。电影开始了,放映机咔啦啦地转动起来,一道光束朝挂着的银幕射去所有的人都目不斜视,小新亮这才匆匆收摊,抱着小桶,挤进人堆,像雁儿般伸长了脖子,忘我投入到电影故事之中,享受那难得的快乐。
苦中取乐的小新亮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链子。他热爱读书,热爱写字,在他的课本的页眉页脚、页边的空隙处,坐满了笔记,写满了字。他用的铅笔,知道短得几乎抓不住,还舍不得丢弃,细心地用小刀把铅笔头的笔芯削尖,折了个纸笔帽套在上面,勉勉强强用下去。实在连铅笔头都没有了,便折一支小珠子,用锤子把一头砸碎成缕,当作毛笔,蘸水在地砖上写字。久而久之,竟练出一手好字,过年了,村里人会找他帮忙写对联;谁买了一顶新草帽,也请他在上面写上“某某人之帽”一类的字样。
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了,叶新亮初中刚毕业,急于减轻父母负担,放弃读高中的愿望,15岁便成为生产队的保管员,从此踏入社会。


年少位卑风骨在
一串仓库大门的钥匙别在腰上,那便是15岁的生产队保管员叶新亮拥有神圣职责的象征。那年头,在人民公社体制下,一切收获都是公家的,都由分生产队统一分配。谷子啊,番薯啊,花生啊,豆子啊,都要经由叶新亮把称分给每一个社员。他责任心强,头脑清醒,办事干练周到,从没有差错。常在河边走,更是不湿鞋,自己从无多拿哪怕是一粒谷子。
每到收割季节,就是叶新亮最忙碌的时候,为了保证粮食干干爽爽入库,呀经常要将新谷子挑到晒场晒。大暑天,猛烈的太阳像烤炉一样,百多斤一担的谷子,要从仓库一担担跳出来,在均匀地铺开,没干一会,就满头大汗了,但叶新亮很少停歇,总是马不停蹄地翻谷子,驱赶场边偷食的小鸡。谚语说,六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叶新亮常常是吃饭也不安生,随时观察天色,一见乌云密布,口里还含着食物就跑回晒场抢收谷子。有他当保管员,社员们都很放心。
最为大家欣赏和佩服的是叶新亮的原则性。那年六月,生产队里分谷子,社员们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个个拿着箩筐规规矩矩地排队轮候,突然,发生了一阵骚动,是叶新亮与队长吵起来了!缘由是,队里把所有社员的自留地都收归公家了,唯独队长还保留着。叶新亮想,你凭什么搞特殊?在分谷子的时候,便坚持要队长把自留地上交公家才可获得分配。队长在生产队里本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主事人,谁都得听他的,哪层想到会碰到叶新亮这种乳臭未干的小青年如此坚持原则?他恼火地说:“你不好好干,我就射你保管员的职。”叶新亮不吃那一套,给所有的社员都称谷子,偏偏不给他称。
生产队长面对犟牛一样的叶新亮没辙了,转身去找驻大队的工作组。工作组长只听了生产队长一面之词,并未作深入调查,就与生产队长一道来到叶新亮家,不分青红皂白,劈头便给叶新亮一顿批评:“你这是干什么?有什么目的?连队长的谷子都扣留,做得不太对了……”
叶新亮一听,对方打横来,还有什么道理可讲?那一刻,他的体内也涌出一股正气:你们用官来压我,我非官非吏,无权无势,说不过你们,可我可以蔑视你们。他采用了乡下人最粗鲁的以示蔑视的动作——脱下自己的裤子,正面对着工作组组长和生产队长。他们一看,明白叶新亮立场坚定,不会屈服,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这件事,后来闹到了公社书记那里,公社书记支持了叶新亮的行为,表扬他作为一个保管员对工作敢于坚持原则,很有前途。
职位虽卑,叶新亮从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集体的利益,敢于坚持原则。16岁那年,他成为生产队出纳,管起了队里的一盘账。17岁,他到公社采育场工作,在检查站站岗,负责检查来往车辆有没有私带木材。
做出纳的时候。为了给生产队增加收入,叶新亮做了一件傻事。刚满16岁的他与邻村一位青年一道,不行30多公里到达陆丰县城,想利用生产队买化肥的钱周转一下,买一头牛拉回镇里的收购站,赚取一点差价,再用回笼的钱买化肥。想不到,他们对有关牛的只是并不太懂,看到牛的肚子鼓鼓胀胀的,却相信了牛贩子的话:牛是草吃多了,正饱着呢,拉一泡屎就消了。待他们付了钱,牵着牛打道回府,走到大安镇时,天色已完全脱黑,只好找到一位村里的外嫁女,到她家借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在赶路。好不容易把牛送到收购站,却不得不接受一个不幸的试试:牛肚子里又崽,不收购。无奈之下,叶新亮只好把牛牵回家养了8天,最后用尽办法才把牛卖掉脱手,亏损了8元钱。他心里怏怏,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不好的听到村民议论他用生产队的肥料钱做“投机倒把”的事。他好胜,也不争辩,事情没做好,没给队里挣到钱,怪谁呢。他自掏腰包,把亏损的钱补上,并没有耽误队里买化肥。
这次“倒卖”牛的尝试,实际上试一次勇敢的实践。起码,证明了还在少年时期,叶新亮便有了经济头脑。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佐证。尚在读书的时候,因为生活所迫,他嫁人偷偷杀了自己养的猪,然后,由叶伟金挑着猪肉翻山越岭十几公里到偏僻山村去卖。路途漫漫,一天不能来回,唯有想办法在别人家借住。那个年头,阶级斗争的弦绷得紧,素不相识的乡民担心遇到坏分子,不敢轻易收留。眼见叶新亮一个小孩子流落在外,也有人动了恻隐之心,告诉他,村支书家有个女儿正在找对象呢,他家人少房大,也许可收留你叶新亮也不怵生,找到村支书,巧舌如簧地说自家穷,兄弟多,实在没有办法才出来。要是支书不嫌弃,给她做儿子也行。村支书听了,晓得满脸皱纹团得像一朵花,开心地又是好菜又是好肉招待。趁止水酒热耳酣之际,叶新亮拿出自家猪肉,要求支书帮忙推销。结果,叶新亮当然没有入赘那位支书家,给别人当儿子,自家的猪肉倒是顺利卖光了。
如果叶新亮日后从商,这篇文章的内容就要改写了。只是,在人生的路上,谁也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
在采育场检查站工作时,有一回,叶新亮在关卡拦住了一辆车,在当地,大概还从来没人敢截停这辆车。司机摇下车窗,探出头来大声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我们团长的车?”
叶新亮闻言,并不后悔自己不认识这辆车。他回答说:“我不知道什么团长,我只是履行我的职责,来往车辆,一律平等对待,该检查就检查。”
  原来,车上坐着的是省工作团团长,还有地委书记刘俊杰等领导。刘书记直制止住仗势欺人的司机,走下去,和蔼地问:“小伙子,叫什么名字?”
叶新亮不知是福是祸,但大丈夫敢作敢当,他挺挺胸,大声答道:“叶新亮。”
刘书记说:“小叶,你做得对,有原则,好!”转头又批评司机,“你的态度要放好一点,小叶在履行职责,我们应该支持他。”
在领导面前,那司机自然唯唯诺诺,看那孙子样,叶新亮心里特感痛快。
做人做事坚持远侧,是叶新亮的一个优良秉性。另一方面,他对贫苦百姓又身怀同情之心,每每遇到一些乡民偶然一点小木材出来用于做锅盖呀、板凳呀什么的,他都会装看不见,从不刁难。他深深知道,我们的农民,获得太苦了。、 从16岁到20岁之间,灵活好动的叶新亮几乎总在躁动之中,总在寻找突破农民宿命的爆破口。18、9岁时期,他到河口公社五七农场任农业队长。20岁那年,他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


我是一个兵
在当年,对于山村青年农民来说,出路只有两条:一是读好书,参加高考:二是当兵。对于青年叶新亮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是遥不可及的了,唯一跳出“农门”的机会,就是当兵。
从1974年开始,连续4年,一年一度的征兵体验青年人群中,都可见到叶新亮的身影。第一年,体验不合格;第二、第三年,体验还不是不合格。叶新亮毫不气馁,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到合格为止。如果到征兵超龄还体验不合格,再作打算。也许是上天被他的毅力打动了,1978年第四次参加体验,终于合格了。
生活是一条河,每个人都是这条磅礴河流中的一滴小水珠,在永恒的生活河流里,人对自己命运的掌握既是能动的,又是被动的,只有在被动中争取能动的人,才能穿破命运的樊篱,突围而出。
每一个军人,都会喜欢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军营气氛;陶醉于“西北望,射天狼”的英雄气魄;洋溢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热情。穿上军装的叶新亮,自豪与作为一个战士松树般的坚强与挺拔。在海一方,保卫一水平安;在天一方,保卫一片安宁。他自觉地接受军营的严格训练,用忍耐和发奋的心换来了身躯的强健与坚韧的精神。出色的表现,使他在新战士中脱颖而出,被列为培养苗子,在军旅生涯中接受艰苦的磨练。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南疆发生了一场历时一年多的保卫边疆自卫反击战。从战斗第一天枪声响起,叶新亮就随部队开拔中越边境。刚当兵一年就上战场,对于叶新亮来说,是一场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叶新亮已抱舍身报国之心。出征前,他写了一封家书给哥哥,信中说道:“这次自卫反击战,我可能会牺牲。父母一生艰难困苦,哺育我长大,我还没有机会报答他们。如果我牺牲的话,父母就交给你照顾了,请你带我尽孝……”
唱着雄壮的军歌,叶新亮踏上了战场。他所在的部队负责打穿插战,前后左右都可能有敌人。一天深夜,越南特工在夜幕的掩护下混入我军进行突袭,一时间,枪声大作,子弹齐飞,混战中,叶新亮被手榴弹炸伤,但他不肯下火线,坚持战斗。
不久,叶新亮有遭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次,他们的任务是攻打县城。
太阳被击碎了,光亮和火花只是从通红灼热的枪口产生;蓝天被烧焦了,云彩化为泥土在空中飞旋。炮火打飞了石头、泥块、树桩,泼向叶新亮和他们的战友们。
敌人的一个火力点藏在山洞里,呼啸的子弹像飞蝗一样扑来,阻挡了部队的前进。眼见战友牺牲倒下,负责设计的新兵又枪法不准,叶新亮默默发誓一定要消灭敌人的火力点。他主动请缨上阵,冒着枪林弹雨机警地滚爬到山坡的掩体后,仔细观察阵地,瞄准敌人的枪手,连续发射几发,迅速消灭了敌人的火力点,扫除了部队前进的障碍。
那无数个血与火厮杀的日日夜夜,那永世难以忘怀的浴血奋战,将小兵叶新亮淬炼成钢。
这场战争结束后,叶新亮荣立三等功。
绝大多数军人都会遭遇那么一天:穿着洗得发白、摘掉领章的军服告别军营。1981年,任职排长的叶新亮怀着复杂的心情,要求转业。
走出军营的大门,前方,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


人格就是力量
人格就是力量,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诚实、正直和仁慈,这些品质也许不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却是一个人品格方面最重要的内涵。正如一位古人所说的:“及时缺衣少食,品格也先天地忠实于自己的德行。”品格是道德问题的核心,而追求良好的品格,其实就是追求全面性的“个人卓越”与“人际卓越”,想要达到真实、全免、令人深感满意而且可以长久的个人卓越境界,就务必要拥有良好的品格。具有良好的品质的人,一旦与坚定的目标融为一体,那么他的力量就可以惊天动地,势不可挡。有品格的人不仅是社会的良心,更是社会的动力和民族的脊梁。
陆河县一位老公安局长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赚再多钱的人我不佩服,我这一生,最佩服的就是叶新亮。
赢得这样的推崇与尊敬,叶新亮靠是人格的魅力。
从1980年转业分配到陆丰县河口公社保卫股工作,至1991年7月调离陆河,10多年间,叶新亮先后在陆丰县供销社人事保卫股、陆丰县(后陆河设县为陆河县)劳动局、陆河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过干事、政工员、调配股长、人事股长等工作,一直兼任党支部委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天生正直的性格使然,最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深受群众欢迎。
刚到供销社工作,叶新亮就一鸣惊人。20多年前的供销社是个紧俏的去处,肥皂、红糖、煤油、香烟等日常用品抬举得供销社主任就像“太上皇”,掌握着批条子的权利。供销社主任经常私自批一些“牌价”煤油给自己亲友拿去高价出售,对职工需要自用的物品却非常苛刻。叶新亮看不过眼,再一次职工大会上,他活像一头初生牛犊,站起身来,冲着大家说:“以后,供销社职工自用的物品,不用找主任批条,找我就行了。”职工们闻言,哗哗地鼓起掌来,大声叫好。主任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却心知自己做得过火,得不到群众拥护,不敢发作。
为了批到紧俏物资,叶新亮有时也做一些调皮的行为。他能写一手好字,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字迹,偶尔,他会模仿某位县领导的字体给猪肉档写条子,批多少多少斤猪肉胆大的时候,还敢一批就是10斤。别热拿着这些条子去,往往都能如愿以偿。叶新亮也想过“穿煲”之后怎么办,一念及社会的不公平,胆气就粗起来;凭什么领导这么做就行,平民百姓就不行?还打算一旦被逮住,就这么对领导说。上得山多终遇虎,有一回,卖猪肉的发现自己不大对头,起了疑心,县领导一调查,原来是叶新亮这小子干的好事,不动声息,只是写了一张批给猪肉10斤的条子,托人交给他,并捎了一句话,叫他以后别这么干了。县领导来这么软的一手,是叶新亮没有想到的,心里顿觉惭愧。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敢与这位领导打照面,远远看见了,就绕路走。后来见真的没事了,才羞怯地与这位领导打招呼,从此没有再干过这样的事。
在实际工作中,叶新亮逐渐成熟,变得更有爱心、耐心、包容心。1991年8月,他调到深圳市宝安县储运开发公司工作,任人事部长。
在新的敢为,叶新亮一如既往地发挥“个人卓越”与人际卓越“的长处,把人的工作做得和谐圆满。当时,公司有一位天不怕睇怕的”刺头“员工,因为对领导和自身的处境心怀不满,常常不服从工作分配,借口有病或各种缘由不愿好好做事,公司上下对此人十分头疼。叶新亮刚调来,就有人向反应这位员工的情况。叶新亮没有避开他,反而主动接近他,与他交朋友。了解到他的一些想法之后,也不按一般常规进行批评,二是聆听,努力用道理解开他的心结。这位员工家庭生活困难,叶新亮便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省下来,送给他。有一回,这位员工又装病不上班,叶新亮也不戳穿他,反而与公司的人一道,买了一些水果、奶粉等慰问品登门嘘寒问暖,让他感动万分,从心底感到内疚,向叶新亮推心置腹,道出真心说话。从此,这位员工一扫以往的颓废之气,对领导的态度也从偏激走向平和,工作上发愤图强,从后进一跃为先进,从被评价最差到评价最好,连年当选先进工作者。
公司领导对叶新亮的工作能力感到惊奇,问他:“你这么年轻,怎么一下子就能让一个人来个180度大转变?”
叶新亮笑笑,回答说:“我只是凭一颗心去做。”
用心做事,是叶新亮的一个工作准则。当中包括“三心”:公心、诚心、耐心。
公心,就是要公道正派,秉公办事;诚心,就是要真诚待人,特别是要真诚对待每一位犯过错误的同志;耐心,就是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说,叶总这个人既严肃,有随和,心里有什么疙瘩和想法,总想给他诉说,他说话办事入情入理,就是让人服气!
从一个小小的人事部长到担任一家大公司的副总经理,叶新亮全凭一颗心去做。可以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位领导放心,同事佩服的好干部。在任人事部经理的时候,就成为区委领导关注的对象,在区委常委会引起评价甚高的议论。在1997年区委组织部进行的干部考察中,100多人无记名投票,只差3票就是全额,是区里考察干部第一个这么高票的。
1993年2月,叶新亮调任龙岗区城市开发实业总公司人事部长;1997年8月,调任深建华实业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06年3月,调任深圳市华程交通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自1993年开始至今,叶新亮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一本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见证了他的成就。


功到自然成
叶新亮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人正直、厚道,还在于他有知识、有修养。
30多年前因为家贫而放弃上高中,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的叶新亮,如今已拥有研究生学历,并与2002年7月评定高级政工程职称。这一切,都是叶新亮与时俱进,不断刻苦学习与充电的结晶。
叶新亮调来深圳时已近不惑之年,按一般人的理解,但求平平稳稳,安安乐乐过日子,足矣。但是叶新亮不是这么想。他看到了时代的变化,看到了只是的重要性。从陆河县城熟悉的环境中走出来,他努力适应深圳的一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到深圳是从零开始,但对于一个求上进、谋事业、有责任感的壮年人来说,从零开始又是充满洗完、充满激情、充满奋斗乐趣的。
还在1986年3月至1989年2月期间,叶新亮便参加了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第二期党政干部函授大专班学习,完成三年制大专学业,获得毕业证书。他认为,尽管在青年时期失去了高中、上大学的机会,但只要肯学,任何时候都不会太迟。调到深圳工作之后,他先后参加了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党校举办的龙岗区处级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班、房地产开发企业总经理学习周等继续教育;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又参加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二年制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以优良成绩毕业。
运用不断学习的知识,叶新亮在工作中做出了超乎自身能力的贡献。在陆丰县供销社工作期间,为单位起草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总结;在陆丰县劳动局工作期间,为单位拟定《外出劳动人员管理办法》、调查起草《陆丰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对策》及《关于陆丰县富余劳动力的调查报告》;在陆河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和龙岗区城市开发实业总公司工作期间,先后起草了《关于公司廉政制度》、《企业人事管理办法》、《员工录用制度》、《请假制度》、《岗位考勤制度》、《保密制度》、《工资奖金分配办法》规章制度及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年终工作总结和日常文书等。
在国有企业多年,叶新亮一直从事政工和党务工作。谈起政工工作,许多人可能会说不过就是做些无关紧要的事;说起政工人员,又有人会讲干活看不见,工资照样拿。在一些人甚至是一些领导眼中,政工工作似乎可有可无,是无所谓的事情,只要效益搞上去了,挣到了钱才是硬道理。实际上,只有干了政工工作的人,才最能感受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干好这一工作的艰辛。
从一名普通的人事干部到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在20多年来的工作经历中,叶新亮深深感到,无论是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时期,政工工作的重要作用都是无法代替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意向综合性的服务工作,上要对本单位党政领导和上级相关部门负责,下要对单位内的每一位职工负责;既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又要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政工工作的特点是“细”、“繁”、“杂”、“忙”。正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才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政工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全局观念。在多年的锻炼中,叶新亮学会了凡是都要站在全局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地考虑和感受职工的疾苦。深深感受到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以及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性,认识到沟通思想是解决一切困难的金钥匙。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大到主动积极给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小刀关心一切可以关心的事情,如职工的头疼脑热、家属的工作、子女上学、就业等等。
政工工作不光要有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更要有一颗永远像金子一样发光的心。叶新亮喜欢与广大群众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他认为,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拼搏着、奉献着,是最通情达理的,只有多和员工沟通,像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少说空话多办事实,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地位、任务、面对的环境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面临无数新挑战。在实践工作中,叶新亮不仅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村球自身的着眼点,探索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制度的发展趋势,不断从创新中发掘动力能源,还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中迸出灵感,孕育催发出一束束艳丽的思想焰光。从2000年开始,他发表了一偏偏具有独特见解和时代特色的论文:《我区国有产权代表制度的现状与对策》、《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之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加强财政的工作方法》、《浅谈预算外资金“往来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之源》一文中,叶新亮提出了“三个创新”:从内容上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从方法上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从意识上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开篇,叶新亮支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大发展的同时,自身得到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导致职工切身利益受到冲击,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政治意识、集体意识和敬业意识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并将其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
那么,在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改进和创新?叶新亮进一步论述道:“政工人员要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引导大家不断转变思想,转变观念。一要引导职工从经营商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积极参与竞争,开拓、占领市场,对内要抓管理、挖潜力,鼓足干劲,靠自己的实力、智慧和精神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二要引导职工从分配上转变观念,要冲破‘平均主义’观念的束缚,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决定分配。三是引导职工在就业上转变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包揽一切’的作法给国企的发展壮大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因此,企业政工人员要大力宣传就业的新概念、新政策。”
“面对深化国企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以及职工思想日益活跃的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运用各载体,坚持多样化、多渠道增强吸引力。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是团结教育职工的有效形式。比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职工道德教育和有益于身心的文体活动,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便职工在轻松快乐之中接受正确思想。二是要把集体‘上大课’与个别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要克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钱不管人、官人不管思想’的倾向,把思想工作落实到人。思想教育既要坚持集中‘上大课’,宣传灌输改革大道理,又要紧密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做好个别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职工的利益,积极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最后,叶新亮从实践出发,强调要坚持以情感人,发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领导经常体察职工的情绪、工作中的困难,得到员工情感的认同,就能取得职工的信赖,成为职工的知心朋友;就能把职工之间关系协调好;融洽了关系,就减少了内耗,大家齐心扑在工作上,在各项工作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认为,信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人的心理渴望。物质鼓励固然重要,但精神鼓励也必不可少。人才在得到信任、赏识的氛围中,更能表现持超常的智力和能力。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企业领导要特别注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弃用,量才用人、信任用人,只有坚持信任人,用好人,才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才能和长处。同时,还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以形象工程带动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就是下级和部署的一面旗帜。这是无声的命令,可以对群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叶新亮在实际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职工的自信自强更多的在于对企业领导人的信心,这个精神动力是靠领导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来带动和激励的。企业领导只有深谙此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梳理自身的良好形象,靠自己真正的能力水平和人格力量赢得人心,才能真正成为带动职工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
凭着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满腔热情,凭着对员工的真心真爱,凭着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走的路上,叶新亮;留下了一连串坚实脚印。学无止境,进无止境,攀上了一座座高峰,叶新亮仍在孜孜以求,再不息的探索和奋斗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另一种事业
也许,在众多遨游商海,创富业成的陆河人当中,叶新亮不算是最抢眼的,因为,他只是个出色的国营企业老总,出色的政工干部,却不是大富豪。
但是,在深圳龙岗工作、生活的陆河当中,在故乡的那篇土地上,他又是一个名人。许多他不认识的人认识他。
当然,人们传诵的不是他赚了多少多少钱,而死他如何乐施好善,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尊老爱幼的一桩桩好事。一句“大好人,喜欢帮人”是形容他最频繁的词汇。
乐施好善,是叶新亮的另一种事业。
他喜欢把自身不多的收入,不多的家财用于扶贫济困。
他喜欢把自己喜悦的心情带给别人,让人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他像一缕阳光,温暖着周围的世界。
他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文开篇,我们已经开到叶新亮一天之内三度慷慨解囊的风采,其实,那只是他所作的无数乐施好义事情当中的一个小片段,正如用爱心洒下的阳关雨露中的点滴。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旦有了能力,叶新亮就开始助人。在陆丰县供销社、劳动局工作时,他已是一个有名的“陆丰通”,只要不违反原则,帮人调动工作啊,解决夫妻分居啊,弄一点紧俏物资啊,他都尽力而为。来到深圳工作之后,自己的脚跟都还没有完全站稳,他就以热心为老乡办事出名。不少陆河人想来深圳找工作,慕名曲里拐弯找到叶新亮,无论是认识的、不认识的、别人介绍找上门的,他从不会拒之门外,二是热情接待,能帮就帮。
面对相亲,叶新亮总感到自己的肩上有一副看不见的担子,总想尽力去帮人把事情办好。有时为了替别人找工作或解决其他问题,他还自己掏钱买些水果什么的去代为求人。这些人一时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就在他家暂住,他的家,便常常成为“公共接待站”。对此,他的妻子儿女也无从怨言。他助人为乐,服务乡亲的精神,一传十,十传百,连不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深圳有个叶新亮,为人忠诚,热心办事,找他的人就更多了,他也尽量不令大家失望,多年来,帮助同事家属联系工作啊,为乡亲安排就业啊,林林总总不下百八十人。
2500年前,中国教育家的老前辈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他老人家弟子三千,其中有许多生活水平只在“箪食瓢饮”线上的贫家子弟。而在讲究人权的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有求自由、求教育、求知识、求幸福的权利。眼见着由于深圳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他们洒汗水,出大力,为深圳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子弟却因为户口问题而上不了学,叶新亮心里着急,不仅替家长着急,更替孩子着急,替国家着急。古语有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于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于教化,教化之本在于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口素质提高的要求,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教育,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念至此,叶新亮便行动起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更多的陆河子弟可以在当地学校就读而奔波。他跑学校,找校长,申述孩子必须上学的理由。校方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和学生家长得心情,可学校也实在有难处。他就不厌其烦地跑了一次又一次。对学校的困难,也想办法协助解决。一来二往,叶新亮与学校“混熟”了,学校感动于他的精神,也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就读的学位。一年又一年,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不少陆河子弟在叶新亮的帮助下,高高兴兴走进了校门,每年,经叶新亮的手解决入学问题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加起来,也有一个班了。
叶新亮为人做事不吝力气,不吝时间,不吝面子,即使他已升任副总经理,却仍然连办边防证这样的琐碎事情都不推辞。为人解困更不吝金钱,不吝财物。
有位中学生换了白血病,他发动大家爱心捐款;有位家中贫困的路和人后代考上清华大学,他牵头捐助;战友的父亲去世,没有钱安葬,手头没钱,他也要去借来给人;谁家有人得了重病、除了意外急需用钱,他更是不等别人凯胜,就主动托人送一点钱去。老家村里的老人,总是念叨着他的好。每逢过年过节,他若是回乡,都会给雾保户孤寡老人封500元的红包,给60岁以上的老人封100元的红包,好让老人感到有人关心。
令叶新亮倾情关注的,还有家乡的建设。凡兴建学校,修桥筑路,他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虽非大老板,但他的带头作用,他的号召力,唤起了许多人的回应。他甚至,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他更深知,陆河相亲足迹遍天下,光是龙岗就有数万人,大家对家乡都怀有特殊的感情,都想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处理,只要团结大家,一齐出力,就一定可以成大事。为此,叶新亮成为在龙岗的陆河人的活跃分子和中坚人物,担任了陆河籍龙岗区工作人员联谊会会长,把许多时间用于联络大家上面。用过沟通感情,增进乡谊,宣传家乡改革开放的成就,凝聚在外工作的陆河人的力量,服务桑梓,振兴故乡。
叶新亮的爱心,不局限于陆河相亲,不局限于家乡故土。每当得知国内某地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他的心都会为之牵动,在单位带头捐款捐物,并发动亲戚朋友收集旧衣,一次就捐200多件。他的太太还认真挑拣,破烂的不要,脏的不要,有一回,还干脆去商场买了50件新衣服送到民政部门。
叶新亮的太太名李够——大概是父母生女儿多了,取名为“够”,也是一个善良无比的人。她与叶新亮在陆丰县供销社相识、相爱、结婚,从此成为家里的“接待员”。来找叶新亮办事的人一拨又一拨,她一天之内,也得做好几顿饭。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几年,叶新亮家每月都得消费大米200多斤,那些米饭,进入来访者的胃里,也暖着他们的心。
经常,叶新亮会因为事情忙碌而很晚回家,很少在家吃饭,李够也能体谅理解,从不追问。今年李够生日。叶新亮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说:“不用了,人回来就行了。”是晚,叶新亮特意早点回家,让太太高兴。
耳濡目染,叶新亮的孩子们也培养出深厚的爱心。大女儿今年22岁,在武汉科技学院摄影专业就读,看到同学有困难,就会伸出援手。在叶新亮的父亲80大寿的日子,她从学校写来一封充满感情孝心的信,听者莫不感动。
在叶新亮的心中,还有一类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就死战友。当他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在鲜花与欢呼汇成的海洋里,他忘不了还回荡在并不遥远的空中的硝烟,耳际仍萦绕着无情的枪炮声。有的战友倒下了,长眠在那片连绵不绝的山岩,而他,作为一个生还者,20多年了,还记得那殷虹的血丝、绷带、泥污,还有猫耳洞特有的霉味。所以,只要有战友出现在他的面前,他都会热情接待;只要战友有困难,他都会义不容辞出钱出物。市场,叶新亮会组织战友聚会,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他出费用。战友的父母有病,岁因路途遥远不能亲身前往探望,也会托人送去千元钱慰问。
在那场出生入死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不少陆河子弟英勇为国捐躯,20多年来,静静地长眠在祖国的南疆,每年清明清节,家属都要千里迢迢前来祭扫。为了慰藉烈士在天之灵,也为了安慰烈士家属受伤的心灵,更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之魂,陆丰市近年来对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的维修,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寄托着无数怀念与崇敬。为了方便清明扫墓,有关部门与越自卫反击战烈士家属决定将烈士的骨灰接回家乡安葬。2006年5月,叶新亮与陆河县有关部门一道,筹到一些费用,租一辆大巴,载着50多人,行车十几个i傲视,渠道广西边境。
阴雨纷飞,大山一样沉重的雾霭,一层层地往山峦峭壁上慢慢卷褪,凸现出青绿色群山原始洪荒般的苍凉与峥嵘。山谷里的风挟着一缕缕的寒意,悠扬地吹拂着田野,一道道残血般的春阳从云罅中直射而下,与满山的小野花交辉相映,火一样燃烧起来,如同一片片早霞染红了天与地之间。
重踏那篇土地,叶新亮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此刻,绿色的土地是这样的安宁、和煦,那一座座坟莹、那一排石碑,记录着一个个倒下的躯体,但为和平而战、而牺牲的英灵永远巍然屹立。每一个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战士,每每念及躺在这里的战友,都会少了几分霸气和猴气,多了几分不乏虔诚的真心真忱和真情。而对于叶新亮来说,伫立在自己同籍的士兵或战友的墓前,一切荣华富贵都会化作游荡在山岚溪涧的浮云,一切功名利禄都会显得微不足道。比起他们,自己实在是幸运的,尽管也经历过生与死的苦旅,可最终还是以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浮出了水面,凭借着突出的工作实绩,走上大企业的领导岗位,过上幸福的生活。
叶新亮与烈士家属一道,像烈士墓默哀、祭奠英魂,缅怀和追忆长眠九泉的亲人,然后办理好一系列相关手续,将烈士墓迁回陆丰市革命烈士陵园。
“儿啊,我们回家!”以为烈士的母亲抱着儿子的墓碑泪流满面。
大家都非常感动。过去,有的烈士家属因为缺少路费而不能前来广西边界扫墓,迁墓之后,每年清明,家属无须长途跋涉就可以在陆丰革命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了。让烈士家属感受到一份关爱,是叶新亮的一个心愿。此刻,他的心愿达到了。


知足常乐
叶新亮最爱说的一句话: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似乎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格格不入,大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味。但静心细细品味,就会深感意味深长。
叶新亮的知足,不是工作上的知足,不是事业已经到顶;也不是名声上的知足,不是膳食做得已经够多,声誉已经隆起。
叶新亮的知足,是一种可以令人开心,令人平和,令世界和谐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亲善的沉淀,一种本真的回归。
从一个没有裤子穿的农家少年,成为一个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老总,为自己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他感到心安。
助人是人生快乐之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爱之。乐施好善,助人为乐,令叶新亮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环境,轻松的心态和宽容的胸怀,得到了乡亲的敬重和同事属下的爱戴。在父亲80大寿那天,他设宴庆贺,前来祝寿者济济一堂,光处级干部就有7、80人,那种“赏面”,那种荣光,其实是对他的一种尊崇与欣赏。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朋友的友谊,乡亲的喜爱,所以他感到满足。
有了能力,叶新亮孝顺父母,关照兄弟姐妹,承担起家庭的主要责任,父亲老怀打开,所以他感到安慰。
与爱人在风风雨雨的人生中一路相伴走来,在坎坷中踏出了平坦,在阴雨中走出了太阳,拥有和美的家庭,拥有生性上进的儿女,所以他感到欢欣。
在老父亲80大寿当日,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赶不回来,特意亲手制作一张贺卡,上面写道:“亲爱的爷爷,今天是您80岁生日,在远方读书的我未能赶回去为您贺寿,但我的祝福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微弱。这张信纸的图案都是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用电脑特地为您亲自设计制作的。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在您辛劳了几十年的今天,子孙欢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嘉宾旨酒,笑指青山来献寿,百岁平安,人共梅花老岁寒。‘满目青山夕然明’,愿您老晚年幸福,健康长寿。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您福、绿、寿三星高照,如意吉祥!寿与天齐,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望我的祝福能实现。生日快乐。孙女:苏丹2006.6.9”育子有方,有这样孝顺的儿女,夫复何求!
知足,是对现实状况的认同,一副坦然之态;常乐,身心怡然自得,一种愉悦之情。知足常乐者,大有“春游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闲情雅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尤为重要。知足常乐者深谙其道,坚信失败本来就是成功的孪生兄弟,怨天尤人于事无补,顶多能博得别人一时同情却别无他用,只有笑对人生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叶新亮自然也尝尽了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他总是怀着感恩的心情珍惜得来不易的一切。他形容自己是个明天死,今晚能还能呼呼入睡的人。
什么事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让你想睡就可以将你送入温柔梦乡的心“枕头”。这个枕头里面,装着的是良心,正直,善良,还有满足。
然而,对于叶新亮来说,知足常乐并不是不思上进,而是让自己在快乐的心境中去工作,去生活,有充足的经历去追求更多的人生价值,去充实灵魂。他知足常乐,又知不足而常新。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他非常满足;在工作和公益两项事业上,他却永不停步,以求不断完善自我的修养、素质、能力。知足常乐,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叶新亮给人们的启示是,做到知足常乐,良好心态就会和待人处事并驾齐驱,充满和谐、平静、适意、真诚。这是一种人生底色,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找不到北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体憩整理后,毅然前行,自由一种来源于自身的不竭动力。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无论生活给我们笑脸,还是给我们苦酒,都可保持一颗平常知足的心境,从容对之。只要我们快乐,就能永葆青春与健康;只要我们知足,就永远不会贫穷!寻求快乐,就会执着的追求,拥有知足,就会享受生活的幸福。
人生飞扬,知足常乐,情境深远。


QQ|Archiver|手机版|陆商网 |粤ICP备1306788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1993-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szllcc.com

GMT+8, 2024-5-1 15:25 , Processed in 0.080159 second(s), 14 queries .

返回顶部